2021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参观了北大红楼和丰泽园毛主席故居,以红色资源为载体,深入学习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武汉大学是一所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红色基因的高校。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汇聚于珞珈山上,为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充分发挥校内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增强支部成员爱国荣校的意识,2021年10月21日,法律(非法学)3班团支部在位于珞珈山“十八栋”的周恩来旧居开展了“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团日活动。
活动开始前,团支书预约了校史馆的讲解,下午两点,支部成员准时到达周恩来旧居,在讲解员的细致介绍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七个展厅,收获颇丰。
首先,讲解员通过“十八栋”的沙盘模型、历史图片向我们详细讲述了珞珈山“十八栋”的来源和现状,让我们对“十八栋”的整体布局、建筑故事等有了全面的了解。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十八栋”设计师沈祝三先生在近乎失明的艰难情况下仍坚持完成了总工程的规划,这种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在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深深地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随后,支部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七个展厅,深刻认识到在当时国难日益深重的境况下,广大的国立武汉大学师生如何一方面艰难向学,一方面积极呼吁和支持抗战;了解了周恩来先生来到武大演讲的背景,以及他在珞珈山居住的三个月时间里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国际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重温了武大西迁前后,在珞珈山上进行的各类抗日相关活动,以及周恩来、郭沫若等仁人志士汇聚珞珈山的壮阔历史。
在参观的过程中,支部成员还一起观看了由荷兰知名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于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本片表现了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烈斗争的情形、汉口八路军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周恩来等领导人讲话的情形、西安人民抗日游行的场面等内容,直观展现了日军炮火下死伤的平民,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日的历史,发人深省!
参观结束后,支部成员就本次学习内容积极发表感悟。
王同学:参观了周恩来旧居后,我感触颇深,对周总理更加心生敬佩!回顾周总理的一生,从读书时期那句铿锵有力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抗日战争时期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总是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一代又一代像周总理一样的革命战士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为后代打完了该打的仗,我们才能有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作为一名法科生,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投身法治建设,为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同学:回顾武大和先辈们走过的那一段艰难历史,我明白今日之生活来之不易。当今时代,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实现强国之梦。
杨同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青年周恩来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发出的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年前的武大教师和青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选择了西迁乐山坚持办学,为后来的新中国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谱写了那个年代的珞珈精神。1977年,查全性院士提议恢复高考,一批批青年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同的时代,珞珈青年在不同的地方书写着自己的篇章。如今,珞珈山下,东湖之滨,也是我们追梦的新时代。
本次团日活动结束了,但我们的党史学习并未结束!武大还有许多优秀的红色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去了解,希望支部成员以此次团日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武大校内和武汉的红色资源,通过学习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作风,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