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文章详情

关于做好法学院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推荐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法学院研工办老师   更新时间:2025-01-27 21:07   阅读:


法学院全体青年、各青年集体:

根据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全国青年秘书处《关于做好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和共青团湖北省委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推荐申报指引》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关于做好武汉大学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法学院共青团系统推荐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推荐人选必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守宪法法律,努力践行“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重要要求,踊跃投身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突出贡献,产生良好社会影响,并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一)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1.获得过省级以上荣誉或省级青年五四奖章;

2.年龄为14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截至2025430日)的中国公民,特别优秀的可以适当放宽至40周岁。

(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1.在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

2.35周岁以下青年数占总人数60%以上。

(三)新时代青年先锋

1.年龄为14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截至2025430日)的中国公民,在内地工作学习满一年的港澳台青年可以作为推荐人选;

2.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代表性,推荐人选主要来源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经济建设、就业创业等各领域,女性、少数民族和“两企三新”领域青年应予适当考虑。

1科技创新领域: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突出贡献。

2乡村振兴领域:积极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在发展富民产业、科技赋能农业、建设和美乡村、参与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

3绿色发展领域: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4社会服务领域:积极助力社会建设,在医疗卫生、教育体育、文化传承、社会福利、抢险救灾、慈善公益、基层治理等方面敬业奉献,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出突出贡献。

5卫国戍边领域:勇担强边固防使命,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守护边疆地区和平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6经济建设领域:积极投身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在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技术革新等方面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企业行业的改革发展、提质增效作出突出贡献。

7就业创业领域:积极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艰苦地区就业创业,脚踏实地作出突出业绩。在服务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8其他领域: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二、申报程序

一)申报名额

1.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个人:学院团委至多可推报1个集体、1名个人;

2.新时代青年先锋:学院团委至多可推报1-2人(推报人选中,学生最多不超过1人)。

二)申报材料

1.申报表(附件12

2.事迹材料(附件3

3.考察表(附件4);

4.推荐人选信息汇总表(附件5

5.所获荣誉证明材料(荣誉证书或表彰文件扫描件)

(三)资格审查

1.学院团委将对申报人选进行资格审核和严格考察,征求学院党委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2.对于获得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不再提名推荐

3.鉴于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与新时代青年先锋在本质上属于同类奖项,为避免重复申报,获得上述荣誉的个人,原则上不再提名推荐为新时代青年先锋


三、申报要求

请符合条件并有意申报的青年与青年集体将申报材料的电子版于202522日(周12:00打包发送至法学院团委综合实践部公邮whufxytz@163.com邮件统一命名为“姓名/集体名称+申报奖项”,逾期未申报的视为放弃申报资格。


特此通知

如有未尽事宜,请联系法学院团委综合实践部晏皓然同学(180-8646-2005)。


附件:1.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人选申报表

2.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申报表

3.事迹材料样例

4.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人选考察表

5.推荐人选信息汇总表


共青团武汉大学法学院委员会

20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