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位青年法苑学子讲述他们与二十大的故事吧!
一、疫情防控志愿者 黄一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紧依靠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为统领的系列防控举措,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
为响应时代的号召,在今年四川省成都市疫情形势严峻之时,我主动前往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清水路苑小区参与抗疫志愿者服务,穿着隔离服,戴着口罩和防护面屏,顶着烈日,协助社区开展维护核酸检测秩序、录入核酸检测信息等工作,并在亲身实践中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成长。
7月30日上午8时,在接到青羊区支援苏坡街道防疫电话之后,我与多名青年党员同志一起,前往苏坡街道清水路苑小区南大门集合。在网格员的指挥下,我前往指定的小区活动广场进行核酸信息的录入和核酸试管的分发,助力完成苏坡街道“全员核酸”的工作。清水路苑小区是一个中型小区,楼栋密集,人员复杂,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给疫情防控的开展带来许多难题。对于不懂手机操作的老年人,每次信息录入都是一次挑战,不仅要耐心地示范正确的操作,引导他们回忆个人信息,还要安抚他们焦虑、不肯配合的情绪,做到“应测尽测,不漏一人”。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比如孕妇、幼儿、残疾人员,我们志愿者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挨家挨户上门核酸检测,尽力减少他们的出行负担,做到便民利民,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虽然整个志愿服务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途中也出现了医护人员中暑、志愿者头晕流鼻血等意外状况,但每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都面无惧色,团结一致,按时按量完成全员核酸的艰巨任务,将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亲切关怀和深切勉励转化为投身抗疫斗争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践行青年在新时代敢于坚守的使命与担当。
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不仅有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在前负重前行,也有社区群众在后倾力支援。在烈阳高照的暑夏,苏坡街道清水路苑小区居委会准备了风扇、藿香正气液、降温冰贴、冰镇饮料,避免医护人员与志愿者因过度暴晒而中暑。而参与核酸的小区居民,见医护人员与志愿者忙前忙后的奔波,也热心地送来解渴的西瓜,感谢我们一日辛苦的付出;甚至药店的老板,见轮班的我们坐在烈日下苦苦等候,也主动邀请我们走进有空调的药店内休息。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居民每一次微小的关照,都是对我们最好的祝福与鼓励,也是对我们共同的家园最好的守护。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作为一名党员,我有幸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在一线奋战的这段时光里,见证了志愿者们以身垂范、敢于付出的青春热血,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激励我,影响我。在疫情防控依旧严峻的当下,我愿谨记这次宝贵的志愿经历,用实际行动贯彻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疫情防控志愿者 黄一涓
二、法律援助中心 周文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法律援助、尤其是高校法律援助事业无疑是法治征程上不可忽视的一环。转眼间,我以学校为平台从事法援服务已两年有余,这短短两度春秋让我收获了与搭档合作的成功喜悦、见证了一些受援人的悲欢离合、更经历了有关于自我的成长思变。我给法律援助事业送去的或许只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中的一掷闪烁星火,但法律援助事业赠与我的却是人生中不可能被轻描淡写的一树累累硕果。
初识法律援助
时针拨回至2020年的九月,那时的我带着好奇与振奋来到珞珈山下的樱园,期待着这里的新生活。置身这个新的环境,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把握好机会去体验与过往不同的经历。终于,我成功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法律援助志愿者,以“挂牌上岗”的方式开始了我第一次主动“革新”自我的旅程。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喜悦,初次挑战便悄然而至。
那天是我初次“上岗值班”,相关业务还略显生疏,便接到了来自受援人的委托。一位老奶奶因房屋权属问题与其儿子和孙子产生了纠纷。经过漫长的面谈沟通和证据材料梳理,中心决定将这一案件指派给我和搭档二人代理。在期待迎接这一挑战之余,更多的还是隐隐的不知所措。虽然我和搭档二人都有过在法院、律所实习的经历,但真正到了需要我们独立完成案件代理之时,似乎才意识到,过去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课本中的知识并不足以应对实务中纷繁复杂的细节问题。那段日子我配合着搭档一遍遍修改答辩状和代理词,反复熟悉证据材料、与委托人核对案件信息,不断地演练庭审可能的出现的情况和应对办法…经过了庭审中搭档全面细致的代理陈词和有理有据的法庭辩论后,该案最终以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而告一段落。
虽然法院支持了我方的主张,可我们也深知这并不是真正的结案。但老太太及其女儿对我们的感谢深深鼓舞搭档和我。我不但通过亲身经历更加熟悉了诉讼流程,从搭档身上学到了细致专业的精神,也逐渐消解了对诉讼业务的畏难情绪。从中所思所学,让我打开了独立投身司法实践的大门,迈出了学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又识司法实践
此后在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我陆续接待了许多受援人,也独立承办了多个诉讼案件。通过一次次法律咨询、代写文书和案件代理,我不再忧心与陌生人打交道、不再那么畏惧于人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赠人玫瑰所留的“余香”,促使我更坚定地决心利用学业之余继续服务于法律援助事业。
在法律援助这条或许并不那么平坦的道路上,除了指导老师的鼓励、受援人的认可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在武汉市各级法院及派出法庭各条战线上为法治进步而默默奉献的法律人们的身影。
那时我承办的是一个案情并不太复杂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因为我前期与受援人沟通不够、对案件证据链梳理存在不足,使得我方在庭审中十分被动。一开始,我还不愿意承认在此次案件承办过程中存有失误,面对法官的质问只觉不解。然而随着庭审的推进,我才渐渐在法律事实的展开、法官的不断引导下,发现问题所在。
庭审结束后,法官前辈一改庭审中的严厉态度与我们继续交谈,指出了我们在此次庭审中的不足,还为我们耐心解答了许多与实务相关的疑问。她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道,司法实践不能被视为是课堂上的实验教学,我们不能总是有意无意地以学生的身份充当“保护伞”、“挡箭牌”,进而降低要求与标准,这无异于白白浪费了在真实的实践中经受历炼与取得进步的大好机会。这番话使我犹如醍醐灌顶,负责、细致、专业,永远应当是我们在从事法律工作时秉持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应当被践行在从事法律职业时的将来,更应当被坚守于投身法律援助事业的此刻。
在这不算太长的法律援助经历里,像这样来自各级单位法律工作者的关怀还有很多很多,让我感受到来自“法律职业共同体”绵绵不绝的温暖。我不仅期望法律援助的光亮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经久不息,也期望这份温暖能在一代又一代法律人手中有如薪火般相传。
再识援助初心
在一次初春的午后,一如往常值守在法律援助中心服务窗口的我,等来了一位年迈的老者。他态度温和、语气平缓地与我寒暄,随后拿出了一叠厚厚的材料向我讲述事情经过。直到我翻开一页关于排除他杀的证明文件,方才和缓的氛围好像被突然打破,情绪变得不再轻松。原来,这份证明的事主正是老人的儿子。我极力克制着自己因共情所产生的悲伤情绪,想到自己能提供的帮助十分有限,一时间,一筹莫展的无奈、无能为力的歉疚突然向我袭来。我只能不断安慰着老人。时至今日,我也时常会回想起这件往事,久久不能平静。
后来,当有一日我发现感性的自己好像能够与情感化的描述保持距离时,我甚至沾沾自喜了起来。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在心底油然而生,仿佛自己参透了“成年人”的事业。可通过这样的一段经历,我意识到法学促使、甚至是“迫使”我们去面对一些人性的恶、社会的暗,绝非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极端理智、冷酷无情,反而恰恰是为了让我们明辨是非、珍惜良善,指引我们用更大的热忱去温暖他人、施以援手。落脚到法律援助上来说,虽然我们仍旧要坚守理性的阵地,毕竟唯有如此才能从纷繁复杂的证据中抽丝剥茧、厘清事实。但我们也绝不应当摒弃感性的认知,如此我们才能走近人心、以真诚诠释“援助”一词应有的价值。
在以学校为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援助的这两年经历中,我切实的感受到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不断完善,感受到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的报告所说,我国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在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如你我一样的法律人正在如火如荼地投身新时代的法治实践,有如人们总是期待秋去春来,以见证盛春时节的樱花大道能一年比一年更加郁郁葱葱、落樱缤纷那样,每一个追星赶月的法律人,也同样期待法律援助这棵大树,在新时代建设法治国家的征程中,能一年比一年茁壮繁茂、久久长青。
——法律援助中心 周文轩
三、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实习生 蔡忻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作为法律实习生制度的受益者,今年六月,我有幸来到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实习,在最高审判机关切身体会我国的司法实践,是我作为一名法科学子一直以来的梦想,回想起第一次在霞光映衬着的国徽下踏入法院门庭那一刻,我心仍旧如浪潮澎湃。
实习期间,无论是法官的言传身教还是自己的亲身实践,都让我更深刻领悟到我国人民法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在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队伍方面的努力;体会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的沉重分量;更感受到了我国持续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夯实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基础的伟大成果。
在实习工作中,如何准确把握当事人的根本诉求,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是我遇到的一大难题。我曾目睹一巡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助理接待来访的当事人,由于一巡主要审理重大疑难、影响力大或到了再审阶段的案件,来访当事人往往带有激动的情绪和强烈的诉求,接访的法官助理需要做好安抚情绪、释法明理的工作,有时候接访一个当事人需要一个或多个法官助理做工作,一做就是一个半天的工作,甚至有时候会遇到同一个当事人反复来访,接访的法官助理依然十分耐心地倾听和解释,询问当事人的诉求,我想这正是实质化解矛盾纠纷的真实写照。
在很多疑难复杂的案件中,法官需要对案件进行深入把握,透过一纸文书发现各方当事人所为的真实意思表示,衡平多方当事人的利益。为了真正贯彻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一巡建立了类案参考、专业法官联席会议制度和裁判文书交叉检验制度。在这里,每一桩重大疑难案件都要经过承办法官给出意见、合议庭评议、主审法官会议评议,案件经过反复推敲和讨论,才能最终给出判决结果。正如一位主审法官所说,“‘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不是简简单单几个字,而是要求法官对案件质量高度负责,要保证从自己手里出去的每一个案子都是精品,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何其有幸,能够零距离学习法官们一次次的释法说理,见证法官们夜以继日的调研和思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里对青年的寄语所说,作为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怀抱梦想的同时也做到脚踏实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我想,这段日子的实习经历已经悄然在我的心中种下了法治梦想的火种,我将时刻牢记新时代法科学子的责任与使命,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深植于心,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名正义温暖的法律人。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实习生 蔡忻言
四、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成员 丁晓静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众多重大场合和重要历史时刻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都会一以贯之地表达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盼和谆谆教诲,可谓念兹在兹。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未来的繁荣进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法学生,向青少年传播法治思想,帮助青少年养成学法、懂法、遵法、守法的良好习惯是我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七月中旬,我与其他志愿者一同前往江岸区汉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志愿服务。在那里,我们采用各种有趣的形式,向小朋友们传递法治理念和知识:分组法律问答中,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举手参与抢答;你画我猜游戏中,聪明的他们准确地猜出了“法锤”、“惊堂木”、“獬豸”、“天平”、“律师”、“当事人”等相关法律词汇,在我们详细讲解之后,小朋友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些词汇背后的法律故事;在模拟法庭中,小朋友们穿上法官袍、律师袍、法警制服,变身小法官、小律师、小法警、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他们沉着冷静地投入这场法庭辩论之中,完整呈现了真实的庭审现场。此后,我又前往洪山区七二二社区,面向社区托管所的小朋友们进行了主题为“弘扬中国人权观,保护少年的你”的宣讲,从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切入,教授小朋友们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去保护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见证者,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应当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成员 丁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