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言与微博禁评——网络时代的公民信任与社会管理”
珞珈跨学科论坛第一期
珞珈跨学科论坛是由武汉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旨在鼓励研究生跨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增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提升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学术活动。
经研究生院批准,珞珈跨学科论坛第一期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承办。本次论坛将以“网络流言与微博禁评——网络时代的公民信任与社会管理”为主题,围绕网络自由与公共安全等话题展开探讨,探索出国家与公民开展互动的一种良性机制,试图发掘微博这一开放的媒体形式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内在价值,并为国家通过微博的渠道了解民情、改变现实的权力运作机制与社会进行有效沟通以实现国家对社会的有效治理、增强社会公民的价值认同与政府信任提供合理化建议。
本次论坛将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展开,论坛话题涉及了政治、新闻、传播、信息管理、法律、社会学等学科,论坛还邀请了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有关学者和老师参与研讨。
为达到“交流学术、砥砺思想”的目的,本次论坛诚邀贵院研究生朋友携宝贵思想,来我院畅所欲言,增进友谊,并建立起长期而稳定的友好联系,为激发研究生们的创新精神、营造校园良好学习氛围和进一步开拓学术交流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谨此致谢!
联系人:邢 健 电话:15827485432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承办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社
论坛具体安排如下:
一、论坛时间:
2012年4月26日 下午2:30
二、论坛地点: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32会议室
三、论坛流程:
第一阶段与会人员轮流做主旨发言
1、主持人介绍论坛和与会人员情况
2、主持人做主旨发言
3、与会人员轮流做主题发言(每人5分钟)
第二阶段自由讨论发言
选题背景与学术价值:
在一个个公共事件以及“大V”们的意见表达背后,关注度和粉丝数量似乎构成了一个个粗鄙意义上的“政治压力集团”,然而,这样的“压力集团”仍然局限在抽象的民意范畴,以批评公共权力为预设,以明星崇拜为润滑,并不捅破“大V”们和底层,甚至和他们的粉丝具有不同的阶层利益和政治诉求。
德国的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哈贝马斯对于“公共领域”曾经有一个经典的论述:“有些时候,公共领域说到底是公众舆论领域,它和公共权力机关…相抗衡。”在中国的语境下,哈贝马斯更像是在说微博,不仅“打假斗士”方舟子和作家韩寒,以及他们的无数粉丝可以拿这个虚拟空间作为战场,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正是借助它,迂回地追求他们的政治理想。
毫无疑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关心政治、参与政治的重要平台。而微博的即时性和信息传播的迅捷性使得其成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直接与政府进行政治沟通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在现代政府治理中,游戏规则决定了政府也一定要重视民意,它构成了治理的合法性来源,在微博上,庞大的人口以虚拟身份聚集并以公共权力为预设对象发表意见,也就意味着“民意”的汇聚。另外,民众在微博上的聚集和发言本身,也显示着他们的动向,有利于治理主体排除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递减效应的影响,有效地把握民意,了解民情。比如“微博问政”,比如启动现实中的权力运作来回应微博上的意见,这些都是公共权力与民意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微博日益成为人们参与政治的重要平台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由于公民在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意识方面良莠不齐,许多人缺乏合理的参政意识以及对当今中国的政治事件缺乏客观的态度,因此往往不能够对这些政治问题作出理性客观的评价。有序的政治参与及客观理性的政治评价与语言暴力和非理性煽动并存于网络环境之中:作为一种微媒体,微博具有即时广泛地传播信息的优势,但是在这个开放的信息互动平台上,信息的真伪又难以得到很好的甄别,网络谣言也由此能够得以迅速传播。2012年3月30日,北京市公安局对不久前在微博中编造、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的6人依法予以拘留,3月31日,新浪和腾讯微博早间发出公告称将关闭微博评论功能三日。与此同时,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对16家造谣传谣的网站进行了关闭,并对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两家谣言传播集中的网站点名严肃批评,谣言以及随之而来的禁评与整顿着实在网民心中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也引起了人们对此事件的广泛讨论。
那么,如何正确利用微博这一开放的平台进行有效的政治参与?在网络时代下,国家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手段有效的利用微博与基层社会进行政治互动以了解民情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这是我们此次论坛要探讨的问题。本次论坛旨在通过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探索出国家与公民开展互动的一种良性机制,试图发掘微博这一开放的媒体形式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内在价值,并为国家通过微博的渠道了解民情、改变现实的权力运作机制与社会进行有效沟通以实现国家对社会的有效治理、增强社会公民的价值认同与政府信任提供合理化建议。
论坛的几个关切点
在本次论坛的主题之下,我们设置了几个关切点作为分支问题,这些问题或涉及禁评事件的背景,或涉及与之相关的涉及政治学、传播学、信息管理、法律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供与会人员讨论:
1,网络自由与公共安全理论研究;
2,中国目前是否存在处置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论的法律依据?其背后制度化的规约机制是否存在?
3,从政治过程的视角审视,一种言论是如何被确定为谣言的?
4,谣言的界定标准:“造谣”和“传谣”是否可以被视为同一性质的问题?其界定标准是什么?
5,对于政治系统信息公开的思考:如果政治系统能够及时将信息公开,是否可以有效避免谣言的产生和民众的无端猜测?
6,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的思考,对于不当言论,是需要依靠制度加以规制,还是依靠提升公民素质,道德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