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海报 > 文章详情

[学术沙龙]国际私法:论文写作及发表、考博和找

发布者:   更新时间:2013-05-08 16:02   阅读:

首届珞珈国际私法研究生论坛纪要 时 间:2004年11月29日14:30—17:00 地 点: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嘉 宾:2002级博士研究生杜焕芳、王承志、邹国勇; 2003级博士研究生李晶; 2004级博士研究生谢新胜、陈芝兰 主持人:2004级博士研究生生房沫 主 办:中共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私法专业研究生党支部 2004年11月29日下午,国际法研究所会议室里座无虚席,首届“珞珈国际私法研究生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不仅有国际私法专业各年级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而且还吸引了来自其他专业甚至外校的许多同学。论坛由博士研究生房沫主持,主题是由高年级同学传授有关论文写作及发表、考博和找工作的经验。博士研究生杜焕芳、王承志、邹国勇、李晶、谢新胜、陈芝兰等围绕上述主题分别作了发言。

杜焕芳博士在发言中首先提到了人生定位的问题。他指出每一位研究生都应当考虑规划清楚将来工作的方向,是做实务工作还是做理论研究工作,“Work, but leave some time for thought”。比如司法考试,就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考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不是什么都能得到。倾向于实务工作的,就要多多关注实际案例,提高动手能力;立志于理论研究的,就要复印、阅读大量的学术资料。但两者都要有深厚的法学功底,都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还指出两者思维方式的不同。

接着,杜焕芳博士向大家强调要注意学术规范的严谨,并向大家推荐肖老师在《法学评论》上发表的一篇有关学术规范的论文,这篇文章将学术规范分为实体性规范和形式规范。而对于注释规则,杜焕芳博士建议大家参考全美法学院编的“blue book”,中国法学界的注释问题太严重,如律师代理词、法律意见书、判决书等都无注释。当然,这种现象也有所改观,有的判决书已开始加注释了。 杜焕芳博士谈的第三个问题是论文的写作,他将论文写作分为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三个阶段。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法学专业数据库,如Lexis和新开通的期刊全文数据库Heinonline等;在谈到写作中时,杜博士首先对肖永平老师提出的“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进行了阐释,接着又提出论文的命题可分为提出式、否定式和怀疑式的三种方式,而对于国际私法论文的命题则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新”,如用经济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国际私法中的问题;二是“回归传统”,就是对一些基本问题重新提出质疑或修正。不管是哪种倾向都要避免同实践相脱离,要多关注实务界的案例。针对硕士生毕业论文,杜博士指出,“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是好的选择,“旧题新作”和“大题小做”则较难。在写作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写作后,要进行校对、调整和仔细琢磨,还要注意新资料的及时补充,最好放几天再看,或请同学来看,这样便于发现问题。

他谈的第四个问题是论文的发表。在他看来,04级硕士没有发表论文的强制要求是件好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做理论。而发表论文的最好方式是多同导师交流合作,这样不仅发表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导师有项目有科研津贴、奖励等,也可以为自己提供查找资料的资金支持。具体到刊物选择,杜博士首先不赞成在要版面费的杂志上发文章。他把中国的刊物按地区分为三类,即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建议大家多在东部地区刊物上发文章,这些刊物水平高、跟读者联系很好且基本不收版面费。他还向大家推荐了《中国仲裁与司法》、《北京仲裁》、《广州仲裁》和《仲裁与法律》四种仲裁类刊物,建议大家投稿,命中率会比较高。

第二个发言的是02级博士研究生王承志,他主要就硕士研究生如何学习、生活以及如何处理好考博和找工作之间的关系向师弟师妹们传授了经验。对于04级新生,他指出两年的时间很短,如果到现在还没有进过资料室、图书馆就已经比别人慢半拍了。当走进资料室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期刊资料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资料室桌子上篮筐里是资料室老师们编的论文索引,非常有用,要多翻阅。除此之外,人大复印资料每期的最后也都有论文索引。而硕博论文库是了解前人研究情况的好窗口。书库里对我们比较有用的是新书书架和后面的国际法书架。正确利用资料室,能节省很多时间。对于研二同学,王承志博士提出要重点研究一个问题,研一全面撒网,研二就应当重点突破。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选择自己较为擅长的题目。写论文时要注重将现有知识同理论相结合,“国际私法是片沼泽地”,要注重从法理学、法哲学角度作些研究。研三的同学面临着找过作和考博的压力。选择考博的同学,就要静下心来看书,不要看到别人找到了好工作就安不下心来。王承志博士还鼓励大家考本专业的博士,因为考本专业的博士相对容易些,目前还没有考不上的先例。而对于找工作的同学,他建议大家充分利用导师资源。读博不见得每个人都适合,一直读上去是收获和损失并存的。

在一大段让人捧腹的国私理论同恋爱相结合的戏说之后,有着一年留德经验的02级博士研究生邹国勇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发表了看法。首先,要同导师多交流,论文最好是老师要你写的,如是自己主动写的,老师看后觉得不错也会推荐发表;其次,要有针对性地投稿,注意各种刊物的周期,月刊和双月刊较好,季刊、年刊周期太长,不是很好的选择。选择刊物时,要把各刊物的编辑部联系方式、email和注释规范记录下来,以备查用;第三,刊物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布征稿启事,要留意,针对刊物的需要投稿。有限制的一稿多投是赞同的,最好向注释体例一样的几个刊物上投,但如先被某刊采用了,要向其他刊物写致歉信。在字数上,6000-8000字为宜,论丛类刊物较喜欢长文章。投稿后可以打电话询问用稿情况。邹国勇博士还根据切身体会,讲了如搜集整理资料。比如对复印的论文,应当按照作者名和杂志名编写目录,并进行排列整理,这样既便于自己检索,又可以避免重复复印。在每次复印论文后,都要在结尾写上该论文的出处,以免将来查找起来困难。

接下来,03级李晶博士将自己的考博经验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她谈了四点。第一是考博的目的,不要为了考博而考博,肖永平老师曾说过,每一个硕士研究生都应当想清楚为什么读研?将来是做科研工作还是做实务工作?只有明确了考博的目的才能迈出正确的一步。第二点是考博的心态,考博需要扎扎实实地复习,因为考博还是主要看基本功扎实与否,因此复习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剑走偏锋。第三是时间安排,首先要为复习留出充裕的时间,2-3个月是必需的。而对于考场上的时间安排,李晶博士谈到,考博试卷一般要写20-30页,因此好的时间安排很重要。第四点是复习方法,首先往年的试题应当收集全,并注意研究历年题目以及题型特点,题目多为一些宏观问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大,题目灵活无死板的答案。而复习资料的搜集也是同样重要的,要注意全面广泛地收集近年来的有关论文,尽可能齐全,并且要分专题自己整理,如国际私法的方法论、国际私法法哲学等等,提高自己的综合概括能力,并对其进行理解性记忆。在仔细研读经典教材的同时,还要关注近期的研究重点,比如人大复印资料、年会论文等都能体现近期理论前沿。

04级博士生陈芝兰也谈了自己的考博经验。她提出兴趣是成功的先导,不要因为工作不满意就考博,这种心态是不正确的。具体到如何答题,陈芝兰博士谈到英语题型变化后,理解型题目的比重加大了,其中英汉互译占到了50分;专业课答题一般要写十几页,写之前要有个构架,打算怎样安排自己的构思,论述要有条理,用语要规范,要有头有尾,像一篇小论文。她还鼓励在场各位女生,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自我兴趣出发选择未来的道路。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04级博士生谢新胜。他的观点是,那些考博目标很明确的人考上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对于那些一边找工作、一边考博的人,放平心态是最重要的。考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迎着热点问题考,所以复习时要对本年度热点问题有所把握。考场上答题,会很辛苦,要做好心理准备。

报告结束后,与会的同学们就考博、资料收集等问题同报告人进行了切磋。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纵观整个论坛,众位博士研究生成功的共同之处在于:1. 论文写作与发表要从选题、资料收集、创新和刊物选择等几方面下功夫,同导师多交流、加入导师的研究课题是发表论文的最好方式;2. 要考虑清楚将来的发展方向,这样在处理考博和找工作之间关系时才能摆正心态。如果立志考博,就要抛开其他杂念,不要被找工作的同学影响;3. 虽然考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试题还是主要考察基本理论,而且本专业学生有很大优势。

(郎平平、蔡灿军记录整理,徐锦堂核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