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公众论坛之三
死刑的冲突与矛盾
主讲人:但伟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11月13日晚,由我刑事法研究中心主办的“死刑公众论坛”第三期如期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但伟教授就《死刑的矛盾与冲突》作了主题报告。讲座由中心主任莫洪宪教授主持。
但伟教授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对死刑问题有很深的研究。作为一名检察官,他从理论和实证的两个方面论述了死刑废除的理由和必要性。首先,但伟教授谈了死刑的刑罚特征,如阻遏犯罪、血亲复仇等等,这些特征死刑表现得尤为明显。他对死刑的残酷性和意义提出了深刻的质疑。
其次,但伟教授着重探讨了死刑的冲突。他从死刑是一个刑种还是威吓的工具,死刑是消灭还是惩罚,死刑的目的和刑法的目的,死刑是法律的产物还是政治制度的产物等角度为大家解释了死刑所面临的种种冲突和矛盾之处。在他看来,死刑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政治制度的产物,它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极深。虽然我们对死刑的效能感到疑惑,但是现实便是如此。
紧接着,但教授对死刑的矛盾进行了论述。从死刑的目的和效用来看,死刑没有达到其消灭犯罪的目的;从死刑的严酷和证据标准的粗糙来看,死刑在实践中很容易被滥用;从纸面上的规定和实际的处理来看,法律规范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从死刑的价值追求和法官的个人价值来看,死刑也会成为法官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总之,死刑可能会想着其制度设计的反面不断的推进着。
但伟教授在探讨了死刑的冲突和矛盾之后,对死刑的价值追求提出了质疑。所谓的死刑,其实鼓励报应,忽视公正;鼓励仇恨,忽视宽容;鼓励暴虐,忽视人性;鼓励对抗,忽视责任;鼓励对生命的冷漠,忽视对生命的尊重。尽管如此,现实的立法却又不可能很快的废除这一制度,而只能慢慢的引导人民的文化观念向宽容的方向发展,但教授还列举了一个路线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
最后,但教授用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他对死刑的看法,他认为,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剥夺他人生命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死刑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尽可能少杀人,不杀人。充分提倡对生命的尊重。
演讲结束后,我院皮勇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认为这次讲座拨开了死刑的威严的面纱,用丰富的实例启发我们思考死刑问题的现实意义,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象牙塔里。但伟教授的演讲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很多同学踊跃提问,得到了但伟教授耐心地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