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 文章详情

国奖风采 | 陈哲:一腔热血做科研,坚韧毅力平高山

发布者:法学院研工办老师   更新时间:2021-12-16 14:47   阅读:

陈哲,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南省株洲市人,武汉大学诉讼法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本科期间就读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法学专业,曾获得教育部“国家奖学金”,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毕业生”;硕士就读于中南大学,获得教育部“国家奖学金”,硕士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并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博士就读于武汉大学,获得教育部“国家奖学金”,就读期间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CSSCI来源期刊)《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环境保护》(CSSCI来源期刊扩展板),以及《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多家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


满腔热忱,星光不负且拼搏

2011年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众多法学生中一员的时候,陈哲并没有想到几年后会站在法学科研赛道上一往无前。这一切源于8年前一个简短的视频,激起了他法学研究的学术兴趣。那段视频是法界广为流传且争议颇多的命案——“辛普森杀妻案”,此案让陈哲意识到程序法是如此得重要,令他对程序法研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在之后的学习生涯里,他也诚实地遵循着内心的热情,在程序法的科研领域干劲满满。

事实上,我国实体法的研究成果颇丰,而在程序法领域的探索则稍显不足,这一点在民事诉讼中尤为突出。然而,实体权利的实现离不开程序的保障。陈哲说道,最终选择研究民事诉讼,也是希望产出的研究成果能为实体权利的实现保驾护航,让他对科研的满腔热忱能真正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价值。

如果说,以梦为马,乐得其所,是陈哲追求科研真理的初衷;那么,爱论辩、勤提问的个性,则为他做研究增添了几把旺火。“论文搞不出凭什么睡觉”这一豪言壮语也是他在博士招考复试时向占善刚老师许下的承诺。当占老师知道他以实际行动践行当初的诺言时,常常劝导他,科研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过度劳累,务必要保重身体。正是这股子拼劲,硕士期间陈哲就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这为他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建立了初步信心。博士期间又先后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CSSCI来源期刊)《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环境保护》(CSSCI来源期刊扩展板)、《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论文,接连发文不仅使陈哲的科研思维有了较大成长,更是让他在学术道路上干劲十足。

精耕细作,用心沉淀雕琢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搞科研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仅要啃得了硬骨头,还得坐得了冷板凳。陈哲同学坚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只要在阅读中遇到不明白渊源的法学问题,陈哲都会追根究底,向占老师请教,又或寻找更多资料,务必要把疑惑之处搞清楚,绝不会放过每一个积累知识的宝贵机会。占善刚老师在面对陈哲的请教时,总是循循善诱,务必将疑问解答清楚,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微信语音超过一小时都是常态。正是占老师这种一丝不苟的指导,以及陈哲身上特有的“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的湖湘精神,令他的学术素养日益深厚。

回望过去,有两个片段令陈哲印象十分深刻。

一是在2020年的暑假,陈哲和其他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提前返校,组成学术互助小团体。即便是炎炎夏日也挡不住他们钻研学术的热情,为的就是要攻克各自科研课题的难关。而那一年暑假,陈哲和小团队的学术产出颇丰,这不仅仅源于他求真务实的精神,更得益于他乐此不疲的探讨和求索。陈哲始终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如若没有吃苦耐劳的决心和毅力,又如何能够上山下海、磨平高山。

二是在某个下午,陈哲组织他的小伙伴们在学校咖啡厅开展读书会,大家畅诉自己的阅读见解,作为组织者的他,更是毫无保留地发表学术见解。事实上,为了创造更多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他带头组织了多场这样的法学读书会和论文分享会。在陈哲看来,好的科研环境应该是一股流动的活水,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坐井观天。不同学者思维的广泛交流,可以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科研火花。通过广泛听取观点、汲取精神养分,他才能在历时沉淀中精雕细琢,诞生出更好的科研作品。

聚沙成塔,精华淬炼以分享

近十年科研之路,陈哲阅读过的文献和书籍数不胜数。能站在那么多法学前辈们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于他而言,不仅是荣幸更是享受。看的资料越多,对自己的提升欲望也愈加强烈,而好的学习方法无异于增添了他提升自己的重要助力。在法学科研生涯中,陈哲聚沙成塔,博观约取,总结提炼出了自己的一些科研经验,分享之以期能帮助所需要的人。

就学术思维的养成而言,当遇到一个学术观点,陈哲认为,首先应遵循自己的思路去质疑,而不可被惯性思维蒙蔽了双眼。很多时候,真理并不唯一,不同的思维方式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并不代表相异的思维方式有对错之分,甚至有时候,思维方式比结论更为重要。这不仅是对异议的包容,也是科研站位大格局之所在。

就论文写作而言,陈哲认为,明确问题意识、整理文献、写作成文是论文撰写的三个环节。

明确问题意识至关重要,这要求大量阅读,以培养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故此,陈哲建议将部门法哲学与部门法具体制度构建方面的书结合读,既能从宏观上提升部门法的法律素养,又能将抽象的法学理论落到实处,这样一来对部门法会有深入的了解,找问题的能力自然提升。

整理文献分为初筛和精读两个方面。明确了问题意识后,寻找与主题相关的文献,快速扫读资料,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献作精读。整理文献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不要仅仅按照文章的大主题在知网进行检索,撰写过程所涉及到的一些小问题也要阅读文献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论文撰写也分为思路行程和具体写作两个环节。第一,在前期明确问题意识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形成论文的整体思路,可以先口述,再列出大致的提纲,再在提纲之下明确每一节应该写何内容,如何论证;第二,论文的写作环节,整理从文献中收集到的论据或者以实证分析为基础收集的数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将其融入文章,类似于填空。总之,实际的写作紧紧依托于文献整理的扎实程度和思路形成的清晰程度。

导师评价:班行秀出,别具一格

博士生阶段,陈哲同学在延续硕士期间有关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研究的同时,大胆进入环境诉讼这一崭新的学术空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果的取得既得益于他的学术天分,也离不开他写不完论文就绝不睡觉的学术精神。这体现出陈哲同学作为湖南人的学术“霸蛮”: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相信陈哲同学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多成果。

从学术研究来看,陈哲同学具有较高的学术天赋,其研究展现出鲜明的“小”“清”“新”特点。在问题的提出上,陈哲同学往往能够从宏大课题中抽取细微问题,实现以小见大的学术目标。在论文的架构上,陈哲同学的文章清新爽利,层次分明。在观点的形成上,陈哲同学经常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既可自圆其说,亦能发人深省。由文及人,陈哲同学也具有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求真求善的生活态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期望陈哲同学在民事司法领域再接再励,勇攀学术高峰。

——占善刚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